导入数据...
 
 
校园文化
 
 
   当前位置:   首页...
文化符号

636776243806169429.jpg

2017年11月22日“孔子访苌弘”主题雕塑落成揭幕



孔子访苌弘主题雕塑简介

 

  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人(今山东曲阜)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。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   

  苌弘(公元前582年―公元前492年),字叔,又称苌叔,四川资中县人,天文学家、音乐大师、史官。史载苌弘学识渊博,知天文地理,精星象音律,乃当时知名贤士。辅立周敬王,一片忠心,“碧血丹心”的典故就由其而来。   

孔子曾两次拜访苌弘。公元前518年,孔子带着对东周王朝日趋衰微,礼崩乐坏的疑问,专程前往洛邑(今河南省洛阳市)造访苌弘,探讨音乐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。期间,孔子求教了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,苌弘答曰:“武乐尽美而不尽善,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。”孔子于苌弘处终得乐道之真谛,后来聆听了韶乐演奏,乐得手舞足蹈,如醉如痴,并有了“三月不知肉味”的典故。两位圣贤的会晤,奠定了孔子《乐经》这一儒家经典的理论基础,史称“访弘问乐”,其“乐以发和”的核心思想,即是对苌弘乐学理论的继承发扬。《乐经》与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易经》、《春秋》并称儒家经典“六经”之一。

孔子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的精神,成就其走向集大成。他兼收众家之长,广求天下至道,主张“仁爱”、“礼制”,成为一代儒圣,万世师表。他“有教无类”的平等教育思想,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教育普及广泛,文化兴盛不衰的精髓所在,也对世界教育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孔子访苌弘的经典故事,充分体现了我校“两代师表 仁爱笃行”的校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师文化核心。

   玉璧

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,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,也是“六瑞”之一。玉璧上的谷纹形俗称蝌蚪纹和谷纹。谷纹是谷物发芽的样子,象征着万物苏醒,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玉璧的圆形,寓意为和谐。能够充分体现“乐以发和”的理念;

   玉璧下的云纹

云纹、蛟龙纹、北斗纹,纹寓意祥瑞之云气,表达了吉祥、喜庆、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。云纹造型独特,婉转优美,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   五音

宫gōng、商shāng、角jué、徵zhǐ、羽yǔ,起源于春秋时期,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,相当于西乐的Do(宫)、Re(商)、Mi(角)、Sol(徵)、La(羽),亦称为五音。      




 

学前教育一系举行捐赠陈鹤琴雕塑仪式.JPG

2019年10月15日“陈鹤琴”主题雕塑落成揭幕